一直被大家关注的药家鑫一案今天上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了一审宣判。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很多人听到判决后,长吁一口气,认为结果“众望所归”,也有人站在药家鑫辩护律师的一方,认为药不过是“激情杀人”。此时此刻,我们已无意研读法律,“故意杀人”也好,“激情杀人”也罢,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音乐学院的高材生,驾车撞人,不但见死不救,反而因“害怕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的心理而持刀连捅伤者八刀,致其死亡,其自私、丑恶的心灵真的是人神共愤。
这真的只是一个刚弹罢弹琴,激情尤存,以刀为琴,在人体上行“演奏”之礼么?!近期北京中小学校开启“生命教育”的课程,希望以此课告知学生正确对待、认知生命,其中一条就包括“敬畏生命”。
开此课我个人大为赞赏,起码我们开始摆脱教科书,关注更多学生身心灵方面的东西。但是“敬畏生命”之前,我们是不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从李刚的儿子撞人后叫嚣“我爸是李刚”,从谈话的学生出了教师办公室纵身跳下教学楼等数不清的校园惨案,直到今天的,药家鑫被判死刑。这些惨案的根源是什么。那些像鲜花一样正在盛开的生命,缘何选择种种离奇的手段朝死亡、朝罪恶步步逼近。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了违背道德、人性的行为。如何做,能令这些原本鲜花一样的生命,继续在正途开放,而不致扭曲出邪恶之花。
正如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俊所说:“学校教育之偏、家庭教育之纵,恶果如此!药家鑫案虽属个案,但再一次敲响警钟,应该让所有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正常的教育、正规的教育,学会如何做人,而不是成为野兽。”
同时,有关心理教育专家呼吁:
第一、学校应该增加一些关注学生身心的关爱教育,并加以重视,此教育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应以学生的心理状态为最佳蓝本,就此讨论、分析、引导,令学生有切身相关之感,而不是感觉书里的人与自己相差甚远。同时可针对性的开展:挫折教育、自我修正教育等。
第二、无论哪个教育阶层的学生,应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家校联系不可出现断层。
第三、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释放压力、发泄情绪的地方。
第四、学校应设心理辅导老师,尝试由学生主动上门到老师主动上门交流。
第五、学校定期开展“正面能量”宣传活动,通过活动,让正面能量,传达到每一个人,觉醒内心。
谈到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专家肖老师说,望子成龙父母心,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不少中国的家长只注重物质供给,根本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情绪感受、人格尊重也是重要的成长元素。他们生怕孩子哪怕吃一点点的苦,恨不得把孩子放在蜜罐里,把孩子的一生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手安排。安排、安排,除了安排还是安排!结果孩子每天都在做不感兴趣的事情,逐渐失去了自我与自由,于是孩子们在压抑中沉默、在沉默后“成魔”。某种意义上,上述案件都是潜意识在作祟。潜意识占据着人类意识的95%,长期压抑的紧张情绪往往会在某一瞬间突然总爆发,因此千万不要忽略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们应尊重孩子的共性以及个性,给孩子自信肯定及自由的空间,激发孩子的各种表现能力,提供良好的教育、生活空间,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快乐、阳光、积极的心理。通过平衡、调整、疏导孩子心理。唯有这样,惨案会少点再少点,这也是我们共同期望的。
药家鑫一审被判死刑,无论他是否会提起上诉?上诉之后是否会改判?这些还会继续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更应该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这个案件对中国年轻一代心灵教育的拷问,面对“马加爵”、“药家鑫”们,我们的心灵教育能得多少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